说真的,代理IP这东西吧,用好了是真香,用不好就是个摆设。我见过太多人花大价钱买代理,结果连最基本的配置都搞不定,末尾只能当个摆设。你说这钱花得冤不冤?
记得去年有个做跨境电商的朋友,整天跟我抱怨账号被封。我问他用没用代理,他说用了啊,花了好几千买的。结果一看,好家伙,用的都是数据中心IP,这不是等着被封吗?后来换了住宅IP,问题立马解决了。有时候真不是代理不好用,是你压根没选对类型。
说到住宅IP,现在市面上鱼龙混杂。有些商家把数据中心IP包装成住宅IP卖,这招太损了。怎么分辨?简单,看看IP段就知道了。住宅IP的段一般比较分散,不像数据中心那样整整齐齐的。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有些高级的数据中心IP伪装得也挺像那么回事,光看IP段也不完全靠谱。
我有个习惯,每次拿到新代理都要先测试一下。不是简单的ping一下那种,而是真的用它访问几个大网站,看看会不会跳验证码。要是动不动就要验证,那这IP基本废了。你们知道为什么吗?因为这种IP已经被标记了,用起来特别容易被封。
说到测试,我发现很多人连最基本的超时设置都不会调。默认的超时时间太短了,稍微有点延迟就报错。我一般会把超时设到10秒左右,这样稳定性会好很多。不过也别设太长,万一真连不上,等个半分钟也太耽误事了。
代理的速度也是个玄学问题。有时候同一个IP,白天慢得像蜗牛,半夜却能飞起。后来我才明白,这和运营商的路由策略有关。所以我现在养成了习惯,重要的任务都放在凌晨跑,效率能提高好几倍。你说这算不算另类的工作时间管理?
说到运营商,移动的IP和电信的IP差别可大了。有些网站对移动IP特别友好,有些则相反。我有个做爬虫的朋友,专门建了个IP库,把不同运营商的IP分类存放。需要访问哪个网站,就调用对应的IP,成功率直接翻倍。这招确实聪明,就是维护起来太费劲了。
你们知道代理IP最怕什么吗?不是封禁,是突然断线。特别是那种长连接的任务,跑了几个小时突然断了,想死的心都有。所以我现在的做法是,重要任务一定要有断线重连机制。虽然多写几行代码,但能省去不少抓狂的时刻。
说到代码,我发现很多人连基本的代理认证都不会设置。用户名密码直接写在代码里,这不是等着被盗吗?我现在都用环境变量来存这些敏感信息,安全多了。不过话说回来,要是连服务器都被黑了,那啥招都不好使。
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,同样的代理IP,用Python请求和用浏览器访问,效果可能完全不一样。这是因为有些网站会检测User-Agent。所以我现在写爬虫,都会把Header设置得跟真浏览器一模一样。虽然麻烦点,但成功率确实提高了不少。
你们遇到过IP被限速的情况吗?我有次用代理下载文件,开始速度挺快,下着下着就变成龟速了。后来发现是服务器端做了限速。解决办法也简单,换个IP继续下就行。不过现在很多网站都学精了,会记录下载行为,频繁换IP反而容易被封。
说到换IP,自动切换是个技术活。切换太频繁容易被发现,切换太慢又影响效率。我现在用的策略是根据任务类型来定:普通浏览可以频繁点,重要操作就稳着来。这个度得自己慢慢摸索,没有标准答案。
有个小技巧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:代理IP用久了会发热。不是真的发热啊,是说性能会下降。所以我建议定期更换IP,就像给电脑清缓存一样。具体频率要看使用强度,一般一周换一次就差不多了。
末尾说个真实案例。有家公司买了上千个代理IP,结果因为配置不当,全部被服务商封了。原因是什么?他们把所有的请求都从同一个出口IP发出去,这不摆明了告诉人家你在用代理吗?所以啊,再好的工具也得会用才行。
其实代理IP用得好不好,关键看细节。那些觉得代理没用的人,多半是没掌握正确用法。就像给你辆跑车,你不会开,末尾还得抱怨车不好,这不是很可笑吗?